Mon, May 18th, 2015
那石碑上明明写着,「皇故城及皇陵石刻」,可寻了半天仍不见那「石刻」的踪迹,地图导航上把我这个地址标在东华门的位置,我将信将疑,但又不得不试着去探一下。
倘若我曾去过北京,去过真正的紫禁城(这座又何尝不是呢),那我或许可以对这皇宫轻车熟路,从承天门去往东华门并不远,在地图上看起来大概只有城墙周长的十分之一,东西华门之间有一条小路相衔接,同样是土路,刚下完雨之后仍留着深浅不均的车辙印,从承天门往北另一条路通向那远处我看不见的不知是否还残存的玄武门。十字路口边上住着一户人家,单门独院,方圆半里之内也没有邻居,门口的老树下面也拴着条狗,在这阴沉的天气里耷眯着眼睛,倒是庄稼们看起来很喜欢,从远处看城门下那一片艳绿的麦田,煞是好看。
向东,只走了几分钟便少了不少人,偶尔只会有几辆摩托车从背后驶过,像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里又何尝不是呢),或是对面一辆辆破旧的尼桑车开来,还能发掘出地上的泥浆来,离城门越来越近,终于看见了一排低矮的房屋,似乎许久没有人住过了,而在对面一张木板上写的警告格外扎眼,「严禁向沟渠内乱扔垃圾,违者罚款1000元,县城村村民组宣」,而尴尬的是,若不是提醒,我竟看不出这曾是个沟渠,垃圾和瓦砾早已将溪流填满,而这小木牌就是插在瓦砾堆的缝隙上的。而那座「县城村」,也似乎已经开始瓦解,不晓得是因为村民都是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搬去了旁边的真正的「县城」了呢,还是城内要做保护将这些人悉数迁走了呢?可惜呀可惜,这里本乃是「京城」,再不济也是「都城」,怎会沦落成名不副实的「县城」呢。
终于走到护城河和出口,知道这里大概便是东华门的遗址,与其说是遗址更不如说是旧址,看不出半天城门存在过的痕迹,护城河的河道日渐被围垦种菜,还有水的地方放养着鹅鸭,而门口的则是一所蜂场,这里确实是一出空气新鲜环境优雅适合养蜂的好地方,我明知道可能被导航给骗了,但是避着蜜蜂走到了地图上那个点所在的位置,铁门紧锁,是人家还是厂房不得而知,总之不会再有古迹。
出了东华门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县城」了,也许并不是县城中心(虽然这里曾经应该是这个帝国的中心),马路上车流很少,只有五条公交线路隔好几分钟才会来一辆。从东华门附近的公交车站去往鼓楼商圈也只有五站路的距离,走路应该也用不了多久,但还是选择乘车了,和每个县城一样(甚至楚州这样的也不例外),摩的车无处不在,我径直跳上一辆,蹒跚的车速竟还能产生颠簸感,没看多少风景便到了目的地,我递过一张五块,原本还希望能找我一点,没想是一句利落的「好,正好」,只好悻悻下车。
促使我迫不及待奔向鼓楼的原因之一是,我想上厕所,很诧异在鼓楼的侧边居然开了公共厕所和美发店,而三十元的门票价格更是差点让我望而却步,好在感谢自己长得年轻也感谢售票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又成功的用五年前的学生证蒙混过关,现在想想真可怕,居然五年了。与楚州的鼓楼一样,现在的鼓楼大多起到的更是博物馆的作用,好在展馆里资料和讲解倒是详细,倒也算实惠了,城楼为后世所复建,所以对它并不感冒,但站在城基之上,整一座小城便尽收眼底,而与城楼上的冷清相比,城楼下广场的大众娱乐生活就显得丰彩许多,方才五点不到便有不少老年人写毛笔字、跳广场舞,城门的青砖上着「扬州府江都提调官」的字样,想象这等上好的石材从江城沿着大运河和淮河逆流而上,该有多不容易,可是就是这样,只要皇帝金口一开的事情,多大的困难也都迎刃而解。